他们从香港毕业,投身内地创业;他们跨越伶仃洋,扎根大湾区;他们遇到过很多阻力,也邂逅了很多惊喜。2016年的初夏,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的三位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和谭慧敏,来到广东省开平市苍城镇的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开启了他们的“鱼菜共生”梦。
近日,在由国家7个部委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这三位香港90后青年的“鱼菜共生”联合气雾栽培植物循环工厂项目经层层筛选和比拼,获农业农村组金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毕业于香港高校的他们,并没有循规蹈矩按照亲朋好友预想的道路发展,而是选择了大家都不看好的“农业”。“香港几乎没有农业,父母朋友对农业缺乏了解,觉得从事农业就是烈日下锄地。”梁立锋说,创业初期身边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在香港试验种植半年,发现场地和环境等条件都十分受限,而初来内地寻找“鱼菜共生”项目场地的时候也并不顺利,接连被好几个城市婉拒,直到在江门遇见了转机。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不仅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还申请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扶持他们创业。

作为现代化生态蔬菜生产研究项目,“鱼菜共生”通过集约式循环水养殖鱼类,富营养的水体用于水培蔬菜的种植,而经过蔬菜吸收净化的水体又返回鱼池,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绿色农业。
三年来,他们齐心协力逐个击破了前期研发、实验和降低成本等一系列工作,在台风“天鸽”肆虐摧毁了实验设备和成果后,不仅没有被打倒,还重新设计了“鱼菜共生”的水循环系统,改进了种植方式。三年间,他们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收获了1200万元港币投资。

项目的进展逐渐顺利,内地的营商环境也愈发充满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很多大湾区惠及港澳青年的政策得到落实,大湾区建设日益成熟也带来了更多商机,让他们更坚定了扎根大湾区的信心。而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对于他们刚刚成立的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红利。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内地营商环境的优化,税务部门从政策支持到精准服务都给予了我们创业的东风。”罗伟特表示,公司成立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税务部门精心开展辅导,积极提供便利,使他充分感受到内地办税快、网上办税便利多、税收政策辅导准的优点,加之农业税收优惠力度大,港澳人才创业又有补贴,他对公司未来的技术更新、生产销售都充满信心。

“历经三年创业,终于快迎来丰收的季节,我们将同时为香港和内地供给产品,预计一期项目年销售额2240多万人民币,光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两项税收优惠就让我们受益颇多。”罗伟特说道,“借力减税降费这场强劲的东风,我们更能轻装上阵,研发出更优良的系统和产品,继续把‘鱼菜共生’做大做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像天菜公司这样的港澳初创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人次的港澳青年在江门创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我们香港青年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罗伟特表示:“内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越来越多,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非常庆幸当初做了到内地发展的决定,也希望更多的港澳青年能够积极融入大湾区,到内地开拓一番新天地。”